欢迎光临安徽师范大学保卫处网站!        赭山校区报警电话:3869227 花津校区报警电话:5910110

   


招聘旺求职陷阱多 职场专家教你成功规避

添加日期:2009-11-04 浏览次数:


    10月份是招聘的旺月,对于刚刚出道或者工作经验欠缺的求职者来说,他们往往面临着人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严峻考验。据调查,有七成求职者曾落入“求职陷阱”。因此,初涉职场,一定要小心求职陷阱。   
    出场专家:齐睿(可锐资深职业顾问)、李福平(中华职业精英网CEO)   
    陷阱名称   
    试用陷阱
  
    有些企业在招聘时,并不明确告知试用期,试用期的工资往往很低,企业承诺转正后工资会大幅度上涨。但是,试用期即将结束时,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“鱿鱼”。   
    危害   
    如果长期耗在某个企业的试用期内,不仅会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经济损失,同时也对求职者的职业发展不利。   
    如何规避   
    在确定去这家公司之前,最好找到该公司的员工打听消息,询问那里的工作情况。如果已经去了公司,更应该主动多和同事交流这些情况,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做“冤大头”。一般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刊登相同的招聘广告,说明该企业招聘的人数多且急,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。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刊登同样的广告,说明该单位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。   
    陷阱名称   
    粉饰招聘岗位
  
    招聘单位在招聘广告上把职位写成是“市场总监”“保险事业部经理”,结果到了岗位,应聘者却发现其实是去做“业务员”“保险代理员”等。有的单位也会以“到基层先锻炼锻炼”为幌子,欺骗求职者,使他们继续工作下去。   
    危害   
    粉饰招聘岗位使得求职者就职后往往大失所望,心理落差很大。但是有些求职者由于种种原因,可能选择了安于现状,继续这份工作,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。   
    如何规避   
    求职的时候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,仔细分析,询问工作细节。某些用人单位提供的虚而不实的职位,常常冠以好听的头衔,但是却强调无需经验,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。有一些招聘单位虽在招聘广告中列出要招聘的多种职位,其实这些职位都是做业务的,甚至是没有底薪的业务。   
    陷阱名称
    招聘只为获取创意或方案
  
    由于聘请专家或者专业人才的费用较高,有些设计公司或者营销公司为了节约成本,通过大规模招聘的方式来获取好的创意或者方案。这类招聘往往要求应聘者做案例,进行创意反馈。   
    危害   
    这些公司并无实际岗位,求职者会因此失去了别的工作机会。   
    如何规避   
    求职者事先要和公司约定好策划或者创意的劳动版权问题,声明你的创意或者策划不得随意使用。   
    陷阱名称
    短信招聘陷阱
  
    通过发送类似于“某单位因业务发展诚聘业务公关,月薪1万元以上,可兼职”之类的手机短信找到可能上钩的求职者,要求求职者在上岗前将一定数额的“押金”或者“培训费”存到某账户。   
    危害   
    求职者如果轻信这些短信,会白白浪费了钱财或者透露了个人信息。   
    如何规避   
    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,回个短信或者交点不明不白的钱就可以获得好的职位是不可能的。   
    求职陷阱现场解读(案例)   
    ★现场1:星级饭店招聘男女公关经理,无需工作经验,无学历要求;底薪200元,月薪可达数万元,具体根据个人所得小费而定。要求女身高165cm以上,男身高180cm以上,长相好。   
    专家解读:这样的招聘广告往往是骗人或是让人加入色情行业。所以一定要多小心,不要盲目前往。   
    ★现场2:某企业招聘,把笔试或者面试地点安排在员工上班可见的醒目位置,或者特设招聘台,或者把笔试和面试时间安排在非员工工作时间。   
    专家解读:这种招聘的真正目的,很可能并非为了招新人,而是为了给现有员工施压,所以求职者不要对这些招聘报太大希望。   
    ★现场3:某企业常年招聘,但从不透露到底要招多少人,且招聘的信息从不更换或者很少更换。招聘会上这些公司往往发给求职者很多宣传册、介绍公司文化的资料等。   
    专家解读:这类企业的目的,大多是为了宣传或者为公司积累人才库,他们现在实际上并不缺人,所以求职者一定要查清楚底细,再去应聘。   
    求职时不可着急(分析)   
    专家:荀炎(华夏心理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)   
   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,求职者往往心情过于迫切,由此便容易掉入企业设计的陷阱。因此,心理咨询顾问建议大家,在求职时不应该只看到某个职位的诱惑,而应该事先意识到,求职本身是有风险的,可能会遇到一些陷阱。   
    求职者应该保持相对冷静的心态,要有客观冷静的意识。事实上,很多求职陷阱都有清楚的破绽可寻。例如,以某种名义向求职者索取钱财,这是明显的可疑行为。但是,由于人在本能上有趋利避害的心理,往往在此时不容易保持冷静的态度。从而产生一种侥幸心理,认为或许付出100元或者几百元就能获得一个职位。   
    对于求职所做的付出,求职者应该要有心理底线。很多人在求职中受骗也是个人侥幸心理导致的。要把握自我,不能失去判断,尤其是,不要有依赖心理,不要把改变的权利永远放在对方手中。例如,公司一再拖延实习期,让你陷入无限期等待状态,此时,留或不留应该早做判断。


未经本站明确许可,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源;如引用页面,请注明来自本站,谢谢您的支持! 本站所有文件均来自网络收集,仅供交流学习使用,请勿做其它用途。如果有文件侵犯您的版权请在24小时内来信告知,我们将及时删除。

版权所有:安徽师范大学保卫处联系电话:3869227

邮箱:zhhyzhhy@mail.ahnu.edu.cn